今年三月初,我在墨爾本的白馬城萬年青圖書館 (Whitehorse Manningham Libraries) 位於博士山 (Box Hill) 的分館認識了胡海倫 (Helen Hu) 女士。當時我在主持「生活書寫和回憶錄入門」工作坊 (“Introduction to Life Writing and Memoir” Workshop) ,胡女士一進門就慷慨地和我分享了她的新書《其味無窮》(英文書名為The Time to be Savoured)。
顧名思義,「生活書寫」是對於和本人或他人生活有關的記憶和經驗的描寫和記錄,其形式和載體有許多種,從傳記、自傳和回憶錄,到日記、書信、論文、散記,乃至於網站和部落格等等。胡女士的《其味無窮》屬於散文合集,三十六篇作品分為四部份,分別是「時間」、「感悟」、「旅途」和「人物」,其中包括兩篇英文遊記,一篇獲得世界華文微小說雙年獎優秀獎 (2017-2018) 的微小說,以及一部劇本。書中並收入作者自序和謝詞,來自文友的兩篇介紹文字,以及各界讀者對於書中各篇作品的讀後感和讚詞。
這是一本非常「個人」的書,從設計到編輯,可以看出胡女士的匠心獨運,其風格溫文儒雅而落落大方,文筆優美敦厚,從容不迫,讀來有溫暖親切的感受。胡女士在自序〈對時間的一些思考和回味〉中說,這本文集「是我在人生旅途中的見聞,領悟,以及對我生命中至愛親朋的感念。人生路上所遇到的人和事,甚至是幾代家傳的美食佳餚,點點滴滴,細細咀嚼,真是其味無窮啊!這次將這些時間的『餽贈』,記載成集,與大家共同分享我的懷想、感悟和收穫,不枉我們來世上走一遭的佳美旅程,願我們的人生過得更有智慧,願我們能更從容地走向明天。」這種謙虛而慷慨的文藝胸襟,確實令人敬佩。
胡女士自稱懶惰,不常動筆,但細細品味《其味無窮》書中的作品,可以發現她對生活的方方面面,各種細節,都有細膩的觀察和深刻的思索,然後把分析感悟的心得誠實懇切地記錄下來,作為一己生命的註腳,至於他人從中獲得啟迪,卻是作者前所未料的結果。胡女士提到她透過創作和發表,結識了世界各地的文友和讀者,大家彼此勉勵督促,共同為創作真善美的文字而努力。的確,書中有許多讀者都提到自己受胡女士的作者影響,學會了以積極樂觀的眼光來看待世界和人生,這種光明而正面的感染,當真是古往今來所有創作人孜孜不倦奮筆的目標和動力。
書中同樣收入許多彩色照片,都是胡女士精心挑選的人生記錄。這讓我想到自己在工作坊中對於「生活書寫」的介紹,這類作品不但能記錄人生經驗和智慧,與他人和後代分享,更能激發作者本身和讀者的創造力。在此同時,以回顧他人成就的傳記而言,作者在創作過程中往往能透過對於主角的分析、肯定或評判而進一步剖析自己:而就回顧一己生命的自傳和回憶錄而言,作者更能用客觀的眼光自我審視,如能對自己誠實,就算是對讀者有了交代。我就這一點請教胡女士的看法,她也深有同感。她強調自己的創作以追求真善美為目標,所謂的「真」就是誠實,誠而至善,成就的文字當然就是美的。
在《其味無窮》這本書中,我最喜歡的一篇作品是〈寂寞——離自己靈魂最近的時間〉,把時間用距離來衡量,在想像上已經是精彩的跨越。胡女士在文中說自己甘於寂寞,因為有書而享受獨處,縱然被別人視為「不合群」也無所謂。她寫道:「人真的需要『入世』也更需要『出世』。那些寂寞獨處的時刻,在萬籟無聲之處,你會思考,聽到靈魂深處的聲音,享受著天馬行空的自由,那是人一生度過最有質量的時間。」她又寫:「在不被打擾的時間和空間裡,完全依照自己的意願來安排一切,是一種難得的『自由』,是在沈靜中,獲得心靈最大範圍的奔放與逍遙。」
胡女士的這幾句話,對我而言,真是心有靈犀一點通。老實說,我們華人重視人際情緣,強調彼此關懷、提攜,有時候就不免踰越了人與人之間應該有的距離,在這種情況下,寂寞就成了一種奢侈的自由,可以像胡女士所說的那樣「找回自己」。在此同時,我們當然不敢說「留點空間時間給自己」是為了「與眾不同,擺脫平庸,出類拔萃」,但正如胡女士所寫:「隨著人生進入中老年階段,也許那些寂寞的時光會增多,我們不要排遣,而要珍惜,因為你可以更專注地聆聽音樂,更投入地欣賞名畫,更專心地閱讀書籍,更靜心地思考人生;因為你已經走過千山萬水,挑過重擔,經歷過人生的酸甜苦辣。」這番話,或許真的只有那些走過滄桑的人才能體會。
我很想大力推薦胡海倫女士的這本《其味無窮》,但作者採取自印自銷的方式,又是文友滿天下,或許一般讀者確實無法問津,也讓我手中的這本由作者親自簽字餽贈的書更形珍貴。在此祝願胡女士文思泉湧,繼續揮灑生花妙筆,為這世界的真善美增添許多顏色。
Mar 23, 2020 @ 11:31:51
亲爱的孙老师,您好!
感谢您在百忙中读我的拙作,並花时间写了美评!您的中英文功底非常好,我要多多向您学习。